首页 图片 图片新闻 娱乐图片

工匠精神打造千年青瓷名片

2016-10-26 15:20 新华社 cmstop

李震作品《烟雨江南》之《太平有象》。

李震作品《烟雨江南》之《太平有象》。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 题:工匠精神打造千年青瓷名片

褚萌萌 任珂

从业24年的龙泉青瓷非遗传承人李震至今仍习惯称自己为“窑工”。不过,在10月初的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上,李震刚刚被授予“大国工匠”的称号,并展出了20件青瓷作品。

龙泉青瓷始于西晋,兴盛于南宋,一直以其青色的釉面、极简主义的造型而闻名。清末以来,随着民国收藏的热潮,许多窑工聚集在浙江龙泉宝溪,临摹仿制宋代龙泉青瓷。李震的祖先就于光绪年间在这里创立了李氏“生和”记。

“这只是一份肯定。要想真正打造一个国际闻名的民族品牌,需要许许多多工匠,每个人都精进自己的技艺、每个人都传承行业的历史和文化。”李震说。

李震是龙泉青瓷非遗传承人、龙泉宝溪李氏“生和”记的守艺人、第五代传人。

李震是龙泉青瓷非遗传承人、龙泉宝溪李氏“生和”记的守艺人、第五代传人。

9月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上,李震的作品《春满江南》陈列在萧山机场元首厅一号大厅中央沙发的茶几上。碧青色的荷叶洗微卷着边,底部饰有“鱼翔浅底”的图案,与茶几后描绘西湖全景的彩色浮雕作品相映成趣。

“自古以来,青瓷最重要的艺术特点就是想表达自然的美。这件作品也是临摹了大自然。”李震介绍着作品的构思,荷叶与“和谐”谐音,整个作品象征着人与自然、与动物和谐共存。

李震只是参与G20峰会青瓷制作者之一。从国宴餐具到会议桌上的茶杯,12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众多青年工艺美术师设计了峰会上众多的龙泉青瓷用品。

李震作品《烟雨江南》之《春满江南》,曾在9月G20峰会上陈列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元首厅。

八百年来,龙泉青瓷一直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张名片。在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上,龙泉青瓷就是重要商品之一,远销亚欧非各国。

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曾写道:“从中国东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东非沿海……无处没有龙泉青瓷的踪迹。”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中,至今仍收藏有约1350件元明两代的龙泉青瓷。

2009年,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陶瓷类非遗项目。在2015年乌镇互联网大会和2014年北京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宴会上,龙泉青瓷成为一个“中国符号”,展示在各国政要面前。

“我一直在临摹和学习古人,一方面学习他们对工艺孜孜不倦的追求,一方面放下浮躁、学习他们对文化的敬畏之心。”李震说。

李震的工作室不大,烧制瓷器的窑也不大,但是古色古香。

李震的工作室不大,烧制瓷器的窑也不大,但是古色古香。

作为“生和”记的守艺人和第五代传人,李震从小就在窑边长大,寒暑假经常被父亲拉去干活。“当时肯定是非常不情愿的。”李震笑着说。20岁时,李震看到了烧瓷手艺的发展前景,便辞去工作,跟随父亲专职烧瓷。

李震的工作室不大,里面只有一个高70厘米、宽50厘米的窑。像荷叶洗那样的瓷器,一窑只能烧5个。如果精雕细琢的话,一个月烧三五窑已经非常多了。

正是在这间小屋中,李震以这样的工作节奏,生产出了在法国、韩国展览的多件作品,还推动了南宋官窑天青釉料配制和支钉烧工艺的恢复。

一百多年来,在近现代龙泉青瓷的发源地宝溪,包括李记在内的几家老字号,一直延续着香火。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原龙泉青瓷厂厂长毛正聪介绍,随着青瓷小镇的建设,在龙泉市,从上世纪90年代的1个总厂、5个分厂已发展到了如今的600家私人工作室。

在李震看来,自己只是现在这一万多名龙泉窑工中的一位,甚至是1600年以来无数窑工中的一分子。

“我们不仅是在烧瓷,更要为烧出来的瓷器赋予一种文化,才能让全世界人民了解青瓷的魅力。”李震所说的文化,不仅指博大精深的汉民族文化,更是指千百年来的窑工文化。

“瓷器是古时候的高科技。中国发明瓷器不仅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更激励着我们子孙后代。”李震认为,中国烧制陶瓷的历史比其他国家早几百年,而推动瓷器工艺进步的正是古代窑工对品质的追求。

据李震介绍,当代的博物馆要展出瓷器的话,如果不包含一件古代的龙泉青瓷,就不算是完美。“我们现代人烧制的瓷器,如何能和古人烧制的瓷器一样,成为几百年后博物馆中的精品?”这是李震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也是他作为“工匠”的职业理想。

编辑:cmstop

aa测试: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